香港中文大學(「中大」)工程學院在AI技術的教育﹑研究和開發方面擁有卓越的成就。而中大教育學院一直致力於研究創新教學法及培訓教育工作者,以滿足變化不斷的社會需求。
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下,中大賽馬會「智」為未來計劃結合了中大工程及教育學院的優勢,旨在為香港中學創建新的AI 課程﹑可持續的AI教育模式及支援框架,以促進相關的AI教育生態發展。
願景
- • 通過可持續的中學AI教育模式教育我們的下一代
- • 創建支援框架和有利的生態系統
- • 通過體驗式學習來培養創意、創新思維
- • 使學生能夠利用AI的能力來應對道德和社會挑戰
主要目標
- • 灌輸對AI背景、發展、進展和社會影響的意識
- • 豐富學生對AI和相關技術的知識
- • 提供互動及實踐體驗的機會
- • 激發創造力及賦予創新能力
- • 灌輸對AI倫理的理解並應用於社會公益
計劃團隊
中大核心成員

任揚教授
計劃首席負責人

蒙美玲教授
計劃副負責人
課程發展組主領
評估及分析組副主領

蔡敬新教授
計劃副負責人
評估及分析組主領

黃蔚皓教授
課程發展組副主領
教師發展和學校參與組副主領

趙建豐教授
教師發展和學校參與組主領

金國慶教授
網上學習平台組主領
額外
8 位教授
6 位博士研究員
8 位研究助理
先導及參與學校
計劃在首年已聯同6間先導學校共同創建AI課程並進行試教,為令更多學校可以試行AI教育,計劃亦招募了32間參與學校、17間同行學校及8間網絡學校,凝聚了總共63間學校去使用我們的AI課程進行教學。
第二年參與學校:
(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)
• 明愛胡振中中學
•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
•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
• 優才(楊殷有娣)書院(中學部)
•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
• 喇沙書院
• 林大輝中學
• 瑪利曼中學
• 香港培正中學
• 萬鈞匯知中學
•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
• 聖保羅書院
第三年參與學校:
(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)
•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
• 陳瑞祺(喇沙)中學
• 青年會書院
• 文理書院(九龍)
• 棉紡會中學
• 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
•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
• 香港真光書院
• 英皇書院
• 靈糧堂怡文中學
•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
•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
• 新生命教育呂郭碧鳳中學
• 保良局朱敬文中學
•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
•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
•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
• 匯基書院
•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
• 元朗商會中學
同行學校:
(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)
•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
• 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
• 宣道會鄭榮之中學
• 孔聖堂中學
•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(協和)
•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
•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
• 賽馬會萬鈞毅智書院
• 荔景天主教中學
•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
• 沙田官立中學
• 聖士提反書院
• 荃灣官立中學
• 崇真書院
• 九龍華仁書院
• 仁濟醫院第二中學
• 英華女學校
網絡學校:
(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)
• 趙聿修紀念中學
• 梁文燕紀念中學(沙田)
• 何文田官立中學
• 伊利沙伯中學
• 筲箕灣官立中學
• 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
• 南屯門官立中學
• 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